服务热线:400-1644-678 网址:www.00695.com
媒体新闻

A股大反攻!1.7万亿增量资金在路上

2025/4/12 7:40:00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黄嘉祥

这是A股极不平凡的一周,市场经历了千股跌停到大反攻,上证指数成功收复3200点关口。

作为经历过多轮市场牛熊转换的私募基金掌门人,格雷资产董事长张可兴这一周过得有点“波澜起伏、惊心动魄”,他对时代周报记者说,美国关税政策多变、激进、极端,引发全球资产价格大震荡,但A股企稳了。

近日,美国推行“对等关税”引发全球股市巨震,A股在4月7日也遭遇暴跌,上证指数和沪深300跌幅均超过7%,创下2020年2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在千股跌停、市场陷入恐慌之际,央行、金融监管总局果断出手,多项重磅政策迅速出台,类“平准基金”带头增持,“国家队”与地方国资协同,社保基金与险资齐上阵、上市公司掀起增持回购潮,政府和市场形成合力,堪称A股史上最强“稳市组合拳”,推动A股止跌企稳。

4月8日至4月11日,A股走出“四连阳”,上证指数4天上涨4.57%。4月11日,上证指数报收3238.23点,涨0.45%,深成指报收9834.44点,涨0.82%,创业板指报收1926.37点,涨1.36%。

在这次稳市过程中,“中国版平准基金”浮出水面,中央汇金首次明确其发挥着类“平准基金”作用,央行称必要时向中央汇金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中央汇金负责投资,央行承诺给钱,这有助于缓解市场担忧情绪,提振了市场信心。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本轮稳市应对措施体现了国家部委联合行动、中央汇金与地方国资联动、市场与监管协同的特点,形成“政策+资金+市场”三位一体的稳定机制,响应速度和协调性显著提升,体现了中国资本市场政策工具的升级和机制的成熟,但类“平准基金”仍需向制度化、透明化方向完善。

 图源:图虫创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图虫创意

“国家队”带头护盘,从千股跌停到大反攻

清明节假期后这一周,A股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足以载入史册的稳市之战。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实施“对等关税”政策,其中对中国实施34%的对等关税;4月8日,美国将中国输美商品关税税率提高至84%;此后又相继宣布将中国输美商品关税税率提高至104%、125%、145%。

在美国掀起“关税风暴”下,市场恐慌情绪蔓延,引发全球资本市场震荡。4月7日,A股三大股指大跌,上证指数下跌7.34%,失守3100点关口,报收3096.58点;深证成指下跌9.66%,创业板指跌幅更高,达12.5%,全市场近3000只个股跌停。

千股跌停下,“国家队”果断出手。4月7日下午,中央汇金罕见破例在盘中公告称,充分认可当前A股配置价值,已再次增持了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未来将继续增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4月7日晚间,中国诚通公告称,旗下诚通金控和诚旸投资当天增持ETF和央企股票,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中国诚通作为国务院国资委资本运营平台,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后续将持续大额增持央国企股票和科技创新类股票。

当晚,中国国新也公告表示,其旗下国新投资有限公司将以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方式增持中央企业股票、科技创新类股票及ETF等,首批金额为800亿元。

4月8日开盘前,中央汇金有关负责人首次公开表示,该公司发挥着类“平准基金”作用,将继续发挥好资本市场“稳定器”作用,有效平抑市场异常波动,该出手时将果断出手。下一步将坚定增持各类市场风格的ETF,加大增持力度,均衡增持结构。

几乎同时,央行公告表示,坚定支持中央汇金加大力度增持股票市场指数基金,并在必要时向中央汇金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当日,中国诚通再度公告,拟使用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资金1000亿元,用于增持上市公司股票。

中金公司认为,汇金等资金作为政府和公共部门,购买二级市场股票ETF不仅直接为市场提供资金支持,化解资金面负反馈,更重要的是起到信号意义,对于稳市场和稳预期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张可兴对时代周报记者说,这次国家出手比较及时和迅速,稳市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这对整个市场的信心恢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从市场表现来看,尽管后续美国一再提高对华关税税率,但在“超级稳市组合拳”下,A股逐渐企稳回升,连续4个交易日上涨,沪指于4月10日重回3200点关口,4月11日报收3238点。

田利辉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中央汇金发挥了“类平准基金”核心角色,实现了稳定市场信心、修复估值的双重作用,其动作被市场解读为“政策底”信号,有效遏制了恐慌性抛售。中央汇金的增持为社保基金、险资等中长期资金提供了入场信号,带动市场资金跟进。

中长期资金持续入市,1.7万亿资金蓄势待发

这次股市震荡,也让市场再次感受到,中长期资金是维护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也是本周A股企稳回升的重要助力。

4月8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通知,上调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上限,将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调5%,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股权性资本。

随后,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阳光保险等多家纷纷表态,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加大权益类底仓资产配置。

 图源:图虫创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图虫创意

中国太保表示,已于4月7日增持了宽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等产品,未来将继续增持代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优质资产。中再资产表示,已于近期加仓ETF和优质资产。阳光保险表示,已于4月7日和8日连续增持了权益类资产。

中国太保和阳光保险均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公司未来将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力度,继续增持代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优质资产。

4月8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也表示,近日已主动增持国内股票,近期将继续增持;在积极开展股票投资的同时实现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

公募基金也跟随“国家队”,博时基金、招商基金等基金公司出手自购。

私募基金持续加仓,进化论资产CEO、首席投资官王一平在社交平台发文称,4月8日加到了满仓。此外,淡水泉投资、星石投资、神农投资等表示,地缘政治噪音过后,更应该关注的是企业基本面的确定性。

张可兴对时代周报记者说,格雷资产在A股仓位接近满仓的状态,以消费医药为主,当前A股市场估值水平不高,持续看好A股韧性,未来将持股不动,以不变应万变。

理财公司也出手力挺,这周以来,中银理财、交银理财、中邮理财、浦银理财等多家万亿元级理财公司宣布增持ETF等权益类资产,并将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投资力度。

监管也持续优化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4月11日,深交所召开中长期资金投资策略会,深交所副总经理唐瑞表示,深交所正在制定相关工作方案,围绕产品供给、优化环境、对接服务等关键领域,助力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持续优化中长期资金投资监管机制,落地便利银行理财、保险资管参与新股发行、股票定增的政策。

第一创业证券宏观分析师李怀军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在中央汇金宣布增持后,多家央企出手增持中国股票资产。金融监管总局近日也印发通知,为保险资金提高投资股市的比例创造了条件。类“平准基金”的带头作用,有助于吸引养老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进入A股,为市场提供持续资金支持,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市场的稳定需要大规模资金净流入的支持。”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从2025年全年的角度来看,除了中央汇金等机构,其它长线资金将在监管部门的引导下将持续稳定地进入A股市场。瑞银估算,保险公司、公募基金与社保基金在2025年有望分别为中国股票市场带来1万亿元、5900亿元与1200亿元的净流入,合计超过1.7万亿元。

“我们认为,长线资金作为市场的压舱石,其管理风格稳健,投资期限长的特点能在一定程度上平抑股权风险溢价。在极端的市场情况下,中央汇金等机构持股规模已有进一步提升的能力以稳定市场。”孟磊说。

央地协同,掀起上市公司回购潮

在这次稳市过程中,央地协同掀起了上市公司回购潮,成为A股市场一股重要力量。

4月8日,国务院国资委称,会全力推动央企及控股公司主动作为,不断加大回购力度。此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中国华能集团、中国石油集团、中国石化集团、中国海油集团、中国中煤集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国投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接连宣布,将增持、回购旗下上市公司股票。

各地国资委也密集发声,这一周以来,北京、天津、上海、山东、四川、浙江、安徽等地国资委表示,鼓励用好用足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等政策工具,有效维护上市公司市值,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是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一项增量政策工具。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近期各家商业银行正加快落地回购增持贷款,初步测算,授信总额已超过3000亿元。

央国企带头掀起上市公司回购潮,民营龙头企业亦大手笔“护盘”。宁德时代宣布,拟使用40亿元至80亿元自有或自筹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部分股份;美的集团则打算回购金额15亿元至30亿元;荣盛石化宣布公司控股股东计划增持公司股份10亿元至20亿元之间。

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4月7日以来,A股超300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增持相关公告。申万宏源统计,仅4月7日和8日,共计108家A股公司发布回购、增持预案,总金额为620.6亿,日均金额较前一周环比大增2432.9%。

 图源:图虫创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图虫创意

“地方国资主动参与增持,表明地方财政与中央政策的联动性增强。”田利辉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积极出手增持回购,是对市场非理性下跌的主动纠偏。上市公司尤其是央国企主动回购股票,既减少市场抛压,又通过“真金白银”行动传递信心,避免政策干预的“一刀切”嫌疑。

田利辉表示,中国资本市场稳定机制变得更加成熟了,此次稳市不再局限于“暂停IPO”“窗口指导”等传统手段,而是通过市场化工具(如回购、增持)、法治化手段(如强化分红监管)和资本工具创新(如汇金类平准基金)形成组合拳,向市场传递“政策托底+企业自律”的双重信号,降低对“行政干预”的依赖,增强市场自主调节能力。

田利辉说,面对国际环境的高度不确定,还需要优化和强化资本市场稳定机制,提升政策工具透明度,高度警惕外部风险对冲不足的问题。

“平准基金”制度仍有优化空间

本次稳市的过程中,中央汇金“功不可没”,发挥类“平准基金”职能,“平准基金”的设立与运作机制也再度引起市场关注。

中央汇金是国有独资公司,目前是20多家金融机构的控参股股东。中央汇金公司一直是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重要战略力量,是资本市场上的“国家队”,自2008年以来,中央汇金公司多次参与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工作,积极提升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这次首度明确了其类“平准基金”的定位。

“本轮稳市举措通过快速、协同、市场化干预,展现了危机应对机制的显著进步,但‘中国版平准基金’仍需从临时性安排向制度化框架升级。”田利辉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我国需要立法明确平准基金法律地位、建立多元化资金来源、协同市场化工具、实现透明化运作和强化长期机制,实现资本市场“内生稳定性”的质变。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中央汇金仍然与一般意义上的股市平准基金有所区别,所以称为类“平准基金”。股市平准基金的唯一职能就是托底救市,而中央汇金还有对国有重点金融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等其他职能;股市平准基金往往有一套成机制的制度安排,如明确的资金来源、透明的退出机制等,而中央汇金灵活性更高;此外股市平准基金往往规模更大。因此“平准基金”的制度仍有优化空间。

在罗志恒看来,从理论和国际实践经验看,设立股市平准基金都非常有必要,基本能在短期能发挥稳定市场的效果;且制度规则越清晰、越完善,越能避免寻租、道德风险等问题。

粤开证券认为,平准基金一般由政府主导,其主管机构为政府部门,运行主体往往会成立一个专门的基金管理委员会来负责。平准基金规模一般约为股市总市值的2%-6%,或由政府协调金融机构出资,或由政府直接出资;出资顺序一般是先金融机构,危机加深时央行、财政入场。

“平准基金入场干预的时点至关重要,入场过早,会阻碍市场自我调节机制,造成不必要的恐慌,且可能出现较大亏损;入场过晚,可能会错过救市黄金窗口,危害已然发生并扩大。”罗志恒说,平准基金的买入标的主要是权重股或跟踪指数的ETF,操作应做到事前保密、事后公开。

当然,救市基金不能一直留在市场中,待市场稳定回归正常轨道后,就需要考虑并设计合理的退出机制,让市场自身运作调节。

罗志恒认为,平准基金应设立明确的退出机制,并允许平准基金救市期间出现亏损,一方面,平准基金不同于社保、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其入市目的不在于保值增值,而是出于稳定市场的考虑,是以公共效益为先。提高对“亏损”的容忍度,可以减轻平准基金救市期间的“顾虑”,使得出手更果断,效果更明显。

另一方面,平准基金一般在股市企稳上涨时期退出,境外经验显示,即使平准基金救市期间有“浮亏”,退出时基本能收回成本,并取得不错收益。

上交所此前一份公开研究报告显示,借鉴各国的退出机制可以发现,救市基金退市通常持续2年以上,在确定市场出现长期景气信号后 ,才开始逐步退出市场。由于救市基金头寸庞大,可参考境外市场经验 ,在信息公开透明的情况下 ,选择发行 ETF 或将持有的股份逐步释放回售到市场中 ,以减少对市场的冲击。